在智能电动汽车席卷全球的浪潮中,一场关乎听觉体验的静默革命正在车厢内悄然发生。过去,汽车音响或许仅是旅途中的背景点缀,衡量其好坏的标准往往简化为喇叭的数量与品牌。然而,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、智能化深度演进,座舱被视为继家庭、办公室之后的“第三生活空间”,车载声学系统也随之从单一的娱乐功能件,跃升为定义驾乘品质、实现情感化交互的核心体验要素。
也正因此,下一代车载声学究竟该具备何种要素成为业内讨论的重心,也成为日前瑞声科技感知技术峰会中重要议题之一。
从单一听觉到多维沉浸的技术落地
消费需求的升级正在倒逼车载声学技术从“标准化供给”转向“场景化定制”。在峰会现场的圆桌论坛上,极氪高级产品经理林仁义的观点道出了行业共识:“全家出行时主驾需要清晰导航、副驾想看电影、后排孩子要听儿歌,这种并发场景的体验平衡,是当前车载声学的核心考题。”
以极氪9X所搭载的9.2.4.8多维沉浸声学系统为例,由瑞声科技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,以32枚扬声器和8个座椅振子的硬件布局为基础,实现了从2D高保真到4D沉浸的体验进阶。
据瑞声科技车载声学团队负责人张松介绍,为匹配不同场景需求,团队对硬件进行了精细化调校:低音单元通过优化振膜刚性与阻力控制增强低频下潜,高音单元则采用钛膜和M-shape膜提升解析力,确保古典音乐的细腻质感与摇滚音乐的爆发力兼具。
噪音控制是车载声学的另一大核心课题。高强度噪音会导致驾驶者疲劳感加剧,直接影响行车安全。极氪9X在双层夹胶玻璃的基础上,搭载了瑞声科技主动降噪系统,通过多麦克风实时捕捉发动机、风噪等不同频段噪声,再由扬声器释放反向声波进行抵消。更具创新性的是,其3D虚拟环绕算法能将普通立体声音源转化为多层次环绕声,让用户在车内即可获得剧院级听觉体验。
这种场景化解决方案已获得市场验证。数据显示,搭载该声学系统的极氪9X车型预售首月订单突破万辆,其中“多维声学体验”成为消费者提及率最高的核心卖点之一。林仁义透露,双方后续还将针对露营、办公等细分场景开发专属声学模式,进一步挖掘场景价值。
中国企业的全球突围尝试
极氪9X的成功背后,是瑞声科技从“器件供应商”向“全栈解决方案服务商”的转型积淀。成立于1996年的瑞声科技,早年以微型声学器件起家,2018年正式切入车载声学赛道。“初期我们发现,仅提供单一扬声器或麦克风,无法解决车企的系统性体验问题。”张松在技术分享中表示,这一认知推动企业开启全栈式布局。
通过收购PSS、整合FL与PSG资源,瑞声科技逐步构建起覆盖硬件、软件、算法与调音的完整技术链,成为业内少有的能提供全链路服务的供应商。在硬件端,其自主研发的车规级MEMS麦克风具备高信噪比优势,可精准捕捉微弱声音信号;在算法端,NLC PRO动态补偿技术能实时消除高速风噪对音质的影响;在调音端,携手Naim、Devialet等全球高端品牌组建专业团队,赋予硬件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。这种垂直整合能力,使得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%,交付效率提升40%,已在小鹏MONA MO3、吉利银河E5等多款车型上得到验证。
全栈布局更支撑了多感官融合的技术前瞻性。在峰会体验区,一套“声光触”联动系统引发关注:当播放影音内容时,6个座椅内置马达会根据声音节奏产生振动反馈;导航提示时,对应方向的扬声器会发出定向声音,同时座椅轻微振动提示;接听电话时,仅主驾区域保持清晰通话,其他区域自动降低音量。这种多感官协同的交互方式,正是瑞声科技“物理AI”战略的具象化呈现——通过声、光、电、触等感知技术的融合,让汽车更懂用户需求。
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正在影响全球车载声学市场格局。Counterpoint最新数据显示,瑞声科技已跻身全球车载音响系统前十行列,成为为数不多的入榜中国企业。声学楼创始人杨春在论坛中指出:“过去全球车载音频市场长期由日本、欧洲企业垄断,瑞声等中国企业的突破让本土力量站在了世界一流阵营边缘。但我们还需建立中国的‘汽车好声音参考体系’,让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标准话语权。”
目前,瑞声科技已与奥迪、宝马、大众、极氪、奔驰等众多车企建立合作,覆盖从高端到经济型的全产品线。
从20年前的车载收音机到如今的多维沉浸声学系统,车载声学的进化史正是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。当AI技术赋予声音更多交互属性,当中国企业凭借全栈能力挑战传统格局,车载声学的竞争已进入“体验定义技术”的新阶段。


